在全球艺术品拍卖减少的大趋势下,中国艺术品拍卖销售额不减反增。尽管其增长不可能带动全球艺术品销售额增长,但是这表明,那些视艺术品等有形资产为比波动的股票或低利率的债券更好的投资选择的中国买家们恢复了常态。
在艺术品市场萧条之际,中国拍卖销售额增加18%,这诚然是一个好消息。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ArtPrice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全球最大拍卖行佳士得和苏富比以及中国最大的两家拍卖行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和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的总销售额为23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9.7亿美元。
这使得中国占据了全球艺术品市场35%的市场份额,超过了美国。而美国今年上半年艺术品销售额同比减少了48%至17亿美元,英国则减少了29.5%至14亿美元。
张大千创作于1982年的《桃源图》去年4月在苏富比拍卖行以2.71亿港币的价格售出,创下单幅价格最高纪录。香港是国际化的艺术品销售中心,聚集了众多对亚洲艺术品有着浓厚兴趣的亚洲和西方国家买家。艺术市场研究机构ArtTactic的创始人安德森-佩特森称,今年香港四大拍卖行的销售额较2015年秋季时的增长了19.2%。
佩特森表示,回想下过去五年的增长模式,大家会对发展趋势有更好的了解。2010年至2015年,西方战后和当代艺术品以及现代和印象派艺术品的销售额激增了273%,而同期中国艺术品的销售额减少了15%。这意味着我们现在看到的状况更多的是一种重新校准而非显著的趋势上扬。
他补充道:“在我看来,目前的趋势是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渐成熟的结果,过去五年多时间里,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而现在投资者和收藏者们又在这个市场看到了投资机会。由于投资选择有限,中国的富人们可能越来越多地视艺术品为一个替代投资选择。”
中国艺术品购买热不会扩散到西方的一个原因是仅少数买家对购买诸如毕加索、巴斯奎特等艺术家的作品感兴趣,其中就有龙美术馆的创办人刘益谦和王伟。他们近来最高调的购买活动之一是去年11月在佳士得拍卖行以超过1.7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莫迪里阿尼的《侧卧的裸女》。
至于中国艺术作品,买家们更喜欢近现代的,由出生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数量占了上半年香港出售的艺术品总数的47%。
图:张大千的《桃源图》
如此高的占比可能得益于中国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作品,近几年张大千的作品的售价一直保持增长。创作于1982年的《桃源图》是张大千晚年的泼墨巨作,去年4月,该作品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卖中引发了长达50分钟的买家疯狂出价,最后以2.71亿港币的价格售出。而买家就是刘益谦和王伟。佩特森称:“我想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将对购买本国的艺术作品更感兴趣,这种趋势将为中国艺术品市场销售额的增长保驾护航。”
然而,中国和西方国家买家们对待“拍卖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态度看起来差不多。这个类型的艺术品的销售额在上半年的艺术品销售总额中的占比仅为13%,而且还在不断下滑,由于西方国家买家的撤离,2010年至2015年该类型艺术品在四大拍卖行的销售额减少了36%。佩特森表示:“西方国家艺术品市场目前的衰退有可能限制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的影响尚不明确的一个因素是中国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购买了苏富比拍卖行的13.5%股权。而中国嘉德是泰康的主要股东。佩特森称,这笔购买股权交易可能帮助苏富比拓展中国业务,实现嘉德成为该国最大拍卖行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