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一直是让人敬仰的一个称呼,在学界,曾有学者把自称大师的行为认为是对“大师”一词的亵渎。然而,今天的工艺美术领域很多人以“大师”自居,诸多行业协会,甚至不相关的机构纷纷出面评定“大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大师?
我们先看历史上的诸位大师。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研究西方启蒙思想,采用“新文体”写作,倡导“小说革命”,提出“中华民族”一词,梁启超的文章影响了当时很多重要的人物,因此被称为大师。黄宾虹的水墨艺术将中国传统水墨推向现代水墨,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大师。徐悲鸿留法8年,回到中国以后,在艺术的道路和教育体系上都坚定了学院派的选择,并完成了中国化的转译,他本人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和美术教育上的大师。工艺美术界的潘秉衡站在宫廷琢玉艺术和现代琢玉的转折点上,因材施艺,量料取材,恢复了失传的玉器薄胎压金银丝嵌宝石技艺,成为琢玉艺术上的一代宗师。
综观近现代的诸位大师,他们要么继往开来,要么开宗立派。《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大师”第一条界说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钱穆认为:“大师者,乃是通方之学,超乎各部专门之上而会通全部之大义者是也。”当然,具体到大师的贡献,可以分为理论贡献、方法贡献、实践贡献。
有了对大师的初步讨论,我们来看工艺美术行业大师的评定情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始于1979年,目前,已经开展的前6届评选共认定443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定以来,各省级主管部门或者各类协会也在评定行业工艺美术大师。诚然,从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是一种合理的激励制度。从前6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结果和行业调研得到的反馈来看,还可谓实至名归。各级各类协会在评定之初,也为行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可是,如今不光山寨协会在评定行业“大师”,甚至连正规行业协会的分会也在评定“大师”,以至于“工艺美术大师”比比皆是。比如某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在评定“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某电视台给手艺人授予“大师”称号。各类工艺美术大师的名号复杂、数量之多、水平参差更是让人咋舌。以陶瓷领域为例,就有十几种“大师”称号,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手工制作大师、中国技能大师、中国传统大师等。“大师”之多让人无法分清真假,更有献媚者不管对方是否真大师,都以大师相称,实为“语言贿赂”,让人不敢恭维。
“大师”泛滥化的同时,“大师”年轻化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以第八届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和民间工艺大师申报人员公示的基本情况来看,共有82人申报,30岁以下13人(含30岁),31到40岁(含40岁)之间37人。也有相关协会已经评定出30岁左右的“大师”,我们不禁要问,30多岁的从业人员,能给行业作出多少突出的贡献?年轻的大师可能有,但往往凤毛麟角,如果一个行业有那么多年轻大师,那么评定本身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值得怀疑。
笔者认为,真正的工艺美术大师,一定是德艺双馨,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在“技”和“艺”上都能有独到之处,是不是大师还需要时间的考验。笔者在此呼吁,行业自律,政府出面规范,艺人以作品为重。另外,国家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有完整评定机制,工艺美术大师应该在取得专业技术认定后,才能评定“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否则,何谈“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