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的各个领域,都有专门的学说历史。当前关于中国艺术历史的著作,都大同小异,思想性与可读性强的不多。而笔者读了《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0》之后,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艺术史书的印象。作者无意于进行艺术史全方位、多视角的“清算”,而是本着忠于事实的态度,以个人对十年中的艺术观察和体验,独立著史。
可贵的是,吕澎并没有单一地从艺术的角度,而是从社会发展的多维视角研究,令人耳目一新,这也许和吕澎的求学背景有关。他早年在大学政治教育系深造,毕业后在艺术类杂志当编辑,然后进入艺术圈,进而读美术学博士,接受美术理论的正规训练。这种跨界为他从事艺术批评研究提供了开阔的视野。
2000~20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转型的十年。就艺术创作领域来看,很多艺术家走出体制,他们根据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和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各自进行创作。本书中的所谈到的当代艺术,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在时间维度上,探讨的是当下的艺术现状。其次是指艺术的当代性。当代性和古典型、现代性是对应的一种提法,古典艺术强调的是对传统艺术价值的遵循,而现代性是对古典艺术价值的颠覆,试图构建一个迥异的艺术世界。当代性尽管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在笔者看来其实就是现代性的延续。全书分为两部分:上部分讨论艺术家和他们作品的生存空间问题,下半部分则转向了艺术创作本身,对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进行个案解析。
艺术包括很多门类,如音乐、绘画、建筑、戏剧等,而本书中主要研究对象是美术。这十年里,很多当代艺术家在国内外声名远扬,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强调的是观念与情绪,突出的是个性与反思。书中谈到的方力钧、张晓刚、刘小东等画家,他们的创作方式尽管是现代性的,但是都关注现实社会中的人以及人的精神面貌,笔者的感觉是:艺术形式上的千变万变,而创作思想是扎根于生活的,用线条、色彩、造型传达画家对人的社会性的解读。
当代艺术就是一列呼啸的火车,艺术家们用各自的观念和不同的方式,用作品审视社会、生活和人生的复杂关系。而这列当代艺术列车的终点站在哪里,也许只有艺术家心里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