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人物: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和造型艺术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 访谈主持:刘海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薛永年:关于中国画家做学问可以分成两块,一是做和画画有关的学问,二是做提高学术能力的学问。和画画有关的学问,比如曾有一个山水画家和我讲他学过地质学,所到之处的山川他都会用地质学的观念去考察,他说不同的地质构造其肌理皴法都不一样,这样他画起来的时候就不是乱画,而是按规律去画。还有一种和画画 有关的做学问方法,是系统地研究,比如说学齐白石的虾蟹画,孤立地学就不是做学问的学法。学表面的不行,要系统地研究,把齐白石早年的虾和后来的虾拿来对 比,你会发现他在变,从画青虾变成了画白虾,因为青虾不容易透明。他开始画虾时脑门上是没有重墨的,后来才有,到晚年虾须的摆动也越来越活,腿的处理根据 画面需要也会减少。通过系统研究,我们要思考他是如何把别人画的变成自己画的,他的长处在哪?那我们再画虾时就不会重复齐白石,就知道该避开什么。所以从 艺术实践上来讲也是要研究的,要继承前人规律性的经验,只有研究才能知道。
另一种就是增加文化修养和理论积累的研究了,我们学一些画史和画论的知识,都要抱有一种研究的态度。比如看了一本写徐渭的书,我们就要去想他写的对不对, 和我们的认识是不是一致,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哪方面又是高明的,我们要经常去琢磨一些问题,就会对徐渭的认识提高很多。徐渭的大写意是草书入 画,他说“草书兴乃始有写意画”,兴就是兴旺,草书出现很早,但他只是在讲陈白阳的时候谈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说的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汉唐草书已经兴 旺,不见得就有写意画,应该是草书影响了写意画,但时间要更晚。那么,草书哪方面影响了写意画、又影响了它什么呢?这就要去研究了,通过研究之后得出结论 就会使自己的认识提高。
黄宾虹常讲“道咸画学中兴”,就是道光、咸丰年间考古兴盛,大量文物出土促使了金石学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古代金石文字,找到了民族文化的源头,也对笔法有 了深入的认识研究,又对墨法有了新的发展,这些都是相互影响的。做学问忌讳穿凿附会,有一个例子马上得出一个结论,咳嗽的人可能有肺病,也有可能是气管 炎。所以一件事情要确认性质至少要有几个证据,这是一种研究方法,孤证不立。“证”是理论,把别人讲的道理引过来这是“证”。“据”是事实依据。
收集研究材料,现在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只靠上网查,虽然很快,但网上也有很多错误的东西,以讹传讹。第二是喜欢用一些电子文本检索,比如说找“写意”,就可 找到好多条,在古代的书里面没有断句,“写意”可能是作为一个词汇,也可能上面是“什么什么写”,下面是“意什么什么”,不是一个词汇,上下文也可能跟画 画没关系,因此在读书中在了解上下文的条件下去收集材料才是比较有效的。
另外就是要读一点“没用”的书,什么是没用的呢?就是现在人都着急,不管是写论文画画,都要立竿见影,而做学问,恰恰就是平常也要读那些你认为没有用的 书,现在感觉没用的书,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比如我注意扬州八怪李复堂,开始没什么目的,也没一定要写论文。在我以前没有太多的书和文章去研究他,想 要了解这个人,首先要清楚他是哪里人?从看郑板桥的书知道他是兴化人,和郑板桥是老乡,我顺便去兴化玩,就了解有没有什么相关材料或者纪念馆。当地人说李 家是一个大家族,明朝宰相李春芳是他的祖上,再往上追宋代的李纲是他的祖上,关于他的家谱呢?有人说在扬州,我在扬州只见到《李氏家传》,后来又在兴化找 到了《李氏族谱》,从族谱里和有关材料里查到了他的亲属,知道了他早年学画的来源之一是他家族里的一个嫂子叫王媛,这样你的认识就比一般人的认识相对多 了。我们经常看的画是他晚年的画,那他早年的画是什么样子?系统收集文字和图像材料之后发现,有的像蒋廷锡,有的像高其佩,甚至蒋廷锡学恽寿平那种,他是 怎么变过来的?为什么变呢?据他朋友郑板桥的记载,说是他受了石涛的影响。他自己说“石涛和尚善于用墨,八大山人善于用笔,余善于用水”,他还在画跋里指 出,光善于用笔用墨不行,要笔墨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水,实际上是在自夸他在用水方面既超越了石涛又超过了八大。郑板桥诗集里说,李复堂当宫廷画家,后来因为 种种原因,皇帝不信任他了。他离开了宫廷,就不再有曾经的地位,要靠卖画为生,别人也可以随意地评论他的画作,而他一生气就会把画撕了,那郑板桥说得对 吗?孤证不立啊,所以我就继续收集材料,后来我就看到上海博物馆有他的十二条屏,第一条跋文中讲到他画画的经历,也讲到他的主张“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 则陋”,“不徇索画者之意,亦不固执己意。”不完全遵照卖画人的意思,也不完全固执自己的意思。这就是雅俗共赏。所以有时候研究就是要把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而把它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