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同语言一样,是人类记录文明、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绘画艺术的传承发展中,中国的画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画院模式的存在,让中国的美术人才得以聚集、美术体系得以完善、美术资源得以整合,推动了中国美术事业与世界美术的交流对话。伴随着大美术时代的来临,中国的画院作为独具特色的美术机构,不仅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开展创作研究、服务社会大众、弘扬社会主旋律的艰巨使命,更肩负着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的新职责。
新语境下画院的继往开来
当今世界是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的交流、碰撞乃至融合,为美术事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在全球美术大格局中,集中凝聚和展现了东方的文明与智慧,具有在人类文明史、美术史中不可取代的位置。中国的画院在无数次“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实践中,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艺术、传播中国精神理念,与此同时,更学习借鉴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成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扩大世界影响之外,面对文艺与人民、与市场的关系,画院也面临“变”与“不变”的考验。
要不断创新内部机制,更新发展理念,推出更多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但同时,画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能变,创作、研究、交流的基本职能不能变,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理念不能变,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人民大众的公益目标不能变。
画院面临新课题
新情况、新问题,对当前画院的发展和职能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画院的职能来讲,需要以包容的姿态传承优秀文化,通过高品质的学术研究和活动,汲取优秀资源,推出新人,推出具有时代影响的新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画家,现已成为当前艺术界的中坚力量,同时,新生代画家思想活跃、充满活力,已担负起发展国家美术事业的一定职责,画院亟须凝聚并培养其中的优秀人才,使老中青三代形成合力,从整体上推动工作的持续发展。
从画院的规划、发展来看,画院作为国家倡导、资助的专业机构,目的是服务大众,为精神文明建设尽职尽责。新形势下,要明确国家文化战略,紧跟时代发展谋篇布局。比如,当今国际间交流越来越密切,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利用新观念、新手段,把这些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加以推广和提升。
从画院的中心任务来说,画院作为公益性学术机构,首先要做好政府和群众的公益活动;其次要强化画院的学术性质,为美术创作、教学和研究构建良好的平台,培养优秀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和美术后备力量。再次,要在合乎自身发展情况的前提是,因地、因时制宜,作出前瞻性发展规划。
全球化语境下画院的“和而不同”
当下,大文明的趋同,催生局域文化的求异与创新,这在东、西方艺术的衍生发展中表现得很清晰,中国传统绘画的不同历史阶段以及同一阶段不同地域的绘画风貌也表现出这一规律。画院工作需要考量这一艺术规律。
就当前的美术格局来讲,各省市的画院都各有特色,每个画院也都面临着大文化环境和个性特色冲突与融合的问题。画院的发展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立足自己应扎根的东西,然后确定发展理念。比如,山东可依托齐鲁文化,推动在创作中体现历史文化精神。再如,一些以民俗、非遗等为主的特色村落,可以通过下乡采风等形式以作品进行展示,从而凸显某一地域独具特色的“乡村记忆”。一个流派、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作品的呈现首先是立足自身情境下,不断汲取精髓、不断蜕变的过程。正如李可染先生所说,“对于传统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若离开原点、失却精神支持,则谈不上文化传承。